海洋有170万亿个塑料 | CMCN新闻No.071

时间:2023-04-10 10:46
摘要:2023年3月湿地相关新闻回顾

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

不代表CMCN和相关资方的观点


2023.03.01

研究:气候变化正在加剧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冲突

2月27日,一项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的研究表明,气候危机正在全球范围内加剧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冲突,从而导致人类和野生动物受伤甚至死亡。此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气候变化通过改变动物栖息地,提高了全球传染病传播风险

链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108139图片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世界海草日|海草和海藻,你分得清吗?

3月1日是世界海草日。作为“三大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海草床似乎最默默无闻。它是什么样的生物,有什么特别的生态价值,又面临哪些威胁,需要如何保护?

链接:

点击标题

图片
图片来源该公众号


2023.03.02

全球浮游植物水华地图显示:2003-2020年间水华事件加剧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完成的全球尺度的水华模式地图显示,近海浮游植物水华的规模和频率在2003-2020年间都有所增加。这项环境研究提供了评估此类事件的宝贵资源,可为制定相关环境政策提供信息。
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23/03-02/9963626.shtml
图片
图片来源中新网


2023.03.03
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2023年3月3日是第十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的全球主题是野生动植物保护伙伴关系,中国主题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 共同推进物种保护
为增强人们保护世界野生动植物的意识,2013年12月20日,第六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签署日期——3月3日确定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t4vmYZKvhSvPAOnpzAoZYg
图片
图片来源公众号

广东出台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计划

据广东省林业局当日消息,最新印发的《广东省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计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到2030年,广东省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5%,全面形成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水平和自然教育服务质量走在全国前列。

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23/03-03/9964554.shtml


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黑脸琵鹭数量创历史新高!

3月3日,记者从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获悉该湿地公园今年记录到58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栖息、觅食,创历史新高。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kJ-ZRUWqz54hbpbwGPScMw

图片图片来源公众号

2023.03.05

福岛核电站发现大范围放射性核燃料碎片!“排放计划不变”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对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安全壳内部的调查结果显示,来自熔落核燃料(燃料碎片)的物质,当年未全部清理干净,如今很可能仍大范围分布在底部堆积物的表面。

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n/gj/2023/03-05/9965834.shtml



2023.03.06

联合国就保护公海生物多样性达成“历史性”一致

历经近20年谈判,联合国成员国当地时间3月4日晚在美国纽约市联合国总部就保护公海海洋生物多样性法律框架的最终文本达成一致。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当晚发表声明说,就上述最终文本达成一致具有“历史意义”,是2004年开始的相关谈判的“突破”,对于解决世界面临的三大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即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污染。  

链接:

https://news.cctv.com/2023/03/06/ARTINbdsnqEnYHQpH049vmFL230306.shtml


2023.03.08

总量1249头,鄱阳湖畔“微笑天使”回归
日前,一组关于长江江豚的数据在网上公布,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切关注:据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比2012年的1045头,以及2017年的1012头,有了明显的回升,种群数量实现了历史性转折。
链接: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038011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环境网

COP28候任主席呼吁国际社会团结应对气候变化
国际能源界高端会议“剑桥能源周”6日在美国“能源之都”休斯敦开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候任主席苏丹·贾比尔在会议主旨讲话中强调,国际社会在应对能源困境和气候变化方面需要团结一致,采取更多行动。
链接:

https://www.emerinfo.cn/2023-03/08/c_1211736198.htm



2023.03.09

菲律宾油轮泄漏一周后:逾3万公顷海洋生态受威胁,有居民身体不适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菲律宾一艘油轮于当地时间2月28日在民都洛岛附近海域沉没,船上装载的约800000升工业用油发生泄漏,附近60多个村庄的沿海水域检测到石油,海岸线被黑色污泥覆盖。

据菲律宾大学的海洋科学家称,大约36000公顷的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可能受到漏油的威胁。石油会造成珊瑚死亡或阻碍其生长,还可能毒害野生动物或使其窒息,进一步破坏食物链和生态系统。

链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185317

图片图片来源澎湃网


2023.03.12

最新研究:海洋中有170万亿个塑料微粒

据法国媒体3月10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受到塑料垃圾污染影响,目前全球海洋中塑料微粒约为170万亿个,海洋塑料污染正变得越来越严重。研究显示,大部分海洋塑料垃圾为渔网和浮漂等渔具,其次是衣服、汽车轮胎和一次性塑料制品等。研究称,这些塑料流入海洋后会分解成更小的塑料颗粒,一些海洋生物会误认为是食物而将其吞食,导致死亡。

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n/gj/shipin/cns-d/2023/03-12/news953672.shtml


《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2022年我国国土绿化面积超700万公顷

3月12日是我国第45个植树节。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22年完成造林383万公顷、种草改良321.4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84.73万公顷。目前,我国森林面积2.3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4.02%,草地面积2.65亿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0.32%。

链接: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040255



2023.03.13

研究:气候变化致永久冻土融化,更多“僵尸病毒”或将被唤醒

据欧洲新闻网(Euronews)3月12日报道,一项近期发布的研究预印本显示,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科学家们从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中分离并复活了几种古老的病毒,其中一种是从2.7万年前含有大量猛犸象毛发的永久冻土样本中发现的巨型病毒Pithovirus(中文名暂译阔口罐病毒)。

链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273286



2023.03.16

大如伦敦的巨大冰山从南极冰架断裂,或危害航运、渔业和生态
英国南极调查局(BAS)哈雷研究站的冰川学家表示,一座大如伦敦的巨大冰山从南极洲的布伦特冰架上断裂,可能对航运、渔业和野生动物造成危害。

链接: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040967

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何升高?研究发现火灾也是“罪魁祸首”

中科院空天院3月16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这一全球火灾碳排放加剧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由该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玉胜研究团队完成,相关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总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线发表。

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n/gj/2023/03-16/9972673.shtml

图片片来源中新网

北冰洋海冰2005-2007年期间有何变化?研究称变得更薄更均一
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气候研究论文称,北冰洋的海冰在2005-2007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变得更薄、更均一。这一变化发生以来,北冰洋厚重、形状不规律的海冰减少了约一半,至今未能恢复。
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n/gj/2023/03-16/9972702.shtml


2023.03.17

研究报告:全球山林正以“惊人速度”消失
据法新社3月17日报道,17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称,伐木、山火和耕种正在导致栖息着全世界85%的鸟类、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的山林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链接: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042119

图片片来源中国环境网


2023.03.21
2023年国际森林日 | 主题为:“森林与健康”
2023年3月21日是“国际森林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orests)。今年国际森林日的主题是“森林与健康”(Forests and health)。



2023.03.22

写在世界水日:依法治水,护黄河安澜

3月22日是第31届“世界水日”,第36届“中国水周”宣传活动也在今日拉开帷幕。结合《黄河保护法》将于4月1日起施行,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

链接: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042333


IPCC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 联合国秘书长:人类站在正在融化的冰上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日前在瑞士因特拉肯发布第六个评估周期的综合报告。这份最新报告表示,全球可能会在未来20年内超过危险的升温阈值。但如果迅速采取行动,仍有可能能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严重危害。同时,报告指出,有多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案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而且目前这些方案都具有实用性。
链接: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042217



2023.03.23

第63个世界气象日

3月23日是第63个世界气象日,主题为“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恰逢国际气象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前身)成立150周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我们面临更多挑战,也迎来更多发展机遇。2023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天气气候水 代代向未来”究竟有何深意?

链接: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2303/t20230323_5388969.html?from=singlemessage


国际最新研究:澳大利亚浅礁物种种群在2008至2021年出现下降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生态学研究论文显示,澳大利亚大部分浅礁物种种群在2008年至2021年出现了下降。这一趋势虽未发生在所有物种中,但表明有必要开展更大力度的保育行动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n/gj/2023/03-23/9977459.shtml



2023.03.24

你可能没注意,海洋好像快“炸”了

象一下,当你身处广袤的宇宙,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将是大片静谧美好的蔚蓝海洋。这片占到地球表面积71%的区域,以它的浩瀚造就了生命的起源,并无私哺育着这些生命。

然而,在积极响应全球变暖的“号召”下,海洋,这个吸收了93%以上地球系统能量收入的大载体,终于也不负众望地“发烧”了。

链接:

https://ocean.cctv.com/2023/03/24/ARTIIPC1u3V08jbYY7PWh85J230324.shtml

图片图片来源央视网


2023.03.25

2023年地球一小时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oMU0DPY2ZQth93FQYPKLzw

图片

图片来源公众号

湖北宜昌:20万尾中华鲟放归长江

2023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25日在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举行,首批10万尾中华鲟放归长江。此次活动将持续至28日,累计将放流20万尾中华鲟,对天然水域中华鲟资源进行持续补充。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历史,是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的旗舰型物种,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等价值。1988年,中华鲟被列为中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n/sh/2023/03-25/9978527.shtml

图片图片来源中新网

2023.03.30

首个“国际无废日”

今天是首个“国际无废日”。2022年12月14日,第7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3月30日为“国际无废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Zero Waste),从2023年起每年举办纪念活动。

“国际无废日”旨在促进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支持社会向循环型转变,提高人们对“无废倡议”如何促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认识。为积极响应“国际无废日”主题活动,在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的支持下,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在今日以“搭建无废网络,促进无废建设”为主题,分享了我国“无废城市”建设成效及“无废国际城市网络”搭建进展。

链接: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044200



文章内容整理自网络

不代表cmcn和相关资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