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地,温润而坚强的生命载体 | CMCN新闻No.069
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
链接:
https://www.ixigua.com/7012657780100222245?wid_try=1
图片来源: 海南日报
最新研究发现海洋中的“植树造林”在大时间尺度上并不一定助力碳中和!
为了早日实现碳中和,阻止全球进一步变暖,海洋绿化被认为是清除大气CO2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最新研究发现,海洋中的“植树造林”在大时间尺度上并不一定助力碳中和!
这是一桩由甘肃省会宁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野生动物保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3位当事“人”的遭遇各有不同,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心声。
图片来源: 知识分子
这是一桩由甘肃省会宁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野生动物保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3位当事“人”的遭遇各有不同,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心声。
为了应对危急的气候变化,必须快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那可能是不够的,我们可能还必须依靠森林等生态系统,把碳束缚住,不让它进入大气。这类能够长期固碳的生态系统,被称作“碳汇”(carbon sink)——能够汇集碳的地方。
提到森林,我们通常想到的是树木覆盖的大地。但海洋同样拥有大面积绿色植被,覆盖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海岸线。“如果你把它们加起来,面积大概与亚马逊雨林差不多,”西澳大利亚大学海洋生物学家凯伦·菲尔比-德克斯特(Karen Filbee-Dexter)说。这便是海带森林——地球上益处最多的生态系统之一。
图片来源:Peter Giovannini / Alamy
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中国保护海洋的努力令人鼓舞,坚信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方面将得到中国的大力帮助。
汤姆森表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厦门着手开展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种植,并且科学管理海岸带。他对该做法“印象非常深刻”。汤姆森指出,红树林是生物多样性的堡垒,与湿地和海草栖息地一样,对健康的沿海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对于人类来说,湿地不仅是生命的载体也是心理和情感的依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些《诗经》上的诗句描述的是只有湿地才有的画面。湿地是温润的,这温润却有一种坚硬的力量。
图片来源: 中国国家地理
赵英民: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
链接:https://m.yicai.com/news/101191614.html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8日表示,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将制定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十年规划(2021-2030年)》,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治理水平。
重磅发布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全文)
白皮书介绍,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珊瑚礁的生长需要数千年的时间,这要归功于数以百万计的微小珊瑚虫个体,它们分泌出碳酸钙外骨骼,形成硬珊瑚群,而硬珊瑚是珊瑚礁的构成要素。
图片来源: 微信公众号联合国
10月11日至24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15”)将在昆明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主办如此高规格的多边环境会谈,而COP15将制订一份未来十年的路线图——确定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和方向。
图片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新华社 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 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
15亿元启动基金!中方在COP15提出的重大宣示振奋人心
链接: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880218
10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时提出,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方呼吁并欢迎各方为基金出资。
习近平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红树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从极度濒危的玳瑁到孟加拉虎,再到数以万计[1]的迁徙鸟类,中国—东盟区域的红树林不仅支持着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的迁飞、是众多物种生活的天堂,同时也守护着约10亿[2]人口的家园,其强大的碳汇功能更是在帮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片来源: 美境自然
10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下午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什么是国家公园?与传统自然保护区有啥区别?一起来看!
021年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开幕。
13日下午,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一阶段)高级别会议正式通过“昆明宣言”。“昆明宣言”是一个政治性宣言,是此次大会的主要成果。宣言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
图片来源: 微信公众号联合国
全球环境基金(GEF)、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宣布,承诺为各国政府提供快速支持,用于准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称 《框架》 )的实施。
10月11日至15日,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我国云南昆明隆重举行。10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本次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了鼓舞人心的主旨讲话,强调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本报公众号特刊发本报记者在汕头滨海湿地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所采写的最新报道,作为对本次大会的献礼。
图片来源: 特区青年报
图片来源:自然资源部
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11)丨红树林变“金树林” 助推实现碳中和——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
2021年6月8日,保护区管理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正式签署首笔核证的5880吨碳减排量的转让协议。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购买碳减排量,用于抵消该基金会开展活动时产生的碳排放。项目收益将用于修复的红树林的管护以及社区参与等工作,以持续维护红树林生态修复的效果。这对于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红树林等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助推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自然资源部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
链接:
https://xhpfmapi.xinhuaxmt.com/vh512/share/10329431?channel=weixin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10月11日~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举行。本报邀请相关专家撰文梳理了海洋典型生态系统的构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我国为此开展的系列工作,并给出了建议,以飨读者。
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线上和线下混合形式在中国昆明召开,标志着对一份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谈判正式进入“昆明时间”。
图片来源:Alamy
日前,浙江出台《关于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主要明确了涉及空间规划、产业布局,引导激励、财政金融、营商环境、资源保护等6方面12条具体意见,以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促进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2021.10.22
自然遇上艺术的“奇思妙想”!2021红树林儿童画比赛评选结果揭晓
台海网10月2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磊)自9月起,海峡导报携手红树林保育联盟共同推出2021年“我与红树林的故事”儿童画大赛以来,陆续收到了来自厦门、深圳、泉州、漳州、福州、莆田、海口等地小朋友的近百幅画作。
2021.10.22
2020年6月8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指导下,由保尔森基金会、老牛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MCF)主办的“中国红树林保护及恢复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在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顺利举行,并正式发布了《中国红树林保护及恢复战略研究报告(摘要版)》。
“万物有灵且美”劲草嘉年华在福州举办,带您领略生物多样性的精彩
漳州:全国首创蓝碳司法保护与生态治理机制
链接:
http://www.fjtv.net/haibo4/folder1728/tuijian/2021-10-27/3932297.html?_t=1635342047
作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林业碳汇是我们熟知的方式。其实,提升"海洋碳汇"增量同样能够实现碳排放的降低。"海洋碳汇"又被成为"蓝碳",在海洋资源丰富的福建,近日全国首个蓝碳司法保护与生态治理研究中心在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揭牌成立。
第十届中国红树林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10月22-25日,第十届中国红树林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2021年会及红树林国家创新联盟第二次大会在广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围绕“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修复”主题,共同研讨红树林湿地健康、持续发展大计。
复旦大学李博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萧向明团队合作研究揭示我国生态保护政策和制度的完善有效促进了滨海湿地的恢复
中国滨海地区以13%的土地养育了超过40%的全国人口,同时创造了约60%的GDP,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剧烈的地区之一;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滨海湿地所提供的巨大生态系统服务。所以,及时准确地获取中国滨海湿地长时序的分布动态,可以为滨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滨海湿地资源管理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和《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规范》PDF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