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海上森林” | CMCN新闻No.065

时间:2021-07-08 01:19

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

不代表CMCN观点

☆点击新闻标题或复制网页可阅读全文


2021.06.01
守护好“海上森林” 充分发挥红树林“绿色卫士”作用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0年1月3日; 1986年7月被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以红树林为主的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迄今为止我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中连片面积最大、树种最多、林分保育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3337.6公顷,红树林面积1771公顷。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红树植物19科36种,占全国的97%;鸟类214种、软体动物115种、鱼类160种、虾蟹等甲壳类动物70多种。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全国示范保护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06.04
在广西涠洲岛“种”珊瑚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3193245040685693881&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video_default&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3193245040685693881

广西涠洲岛位于世界珊瑚礁分布区北缘,是中国最北端的具有造礁功能的珊瑚分布区,也是广西沿海最主要的珊瑚分布区,生长着中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牡丹珊瑚群落。
捡拾被台风折断的珊瑚断枝,固定在苗床上建设珊瑚苗圃,待珊瑚长大后作为种源进行珊瑚的人工修复。珊瑚原位修复是将珊瑚幼体固定在原生礁石上。珊瑚人工礁可以快速构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三维立体结构,搭建珊瑚生长平台,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提高珊瑚覆盖率,是重要的珊瑚礁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将苗圃上的珊瑚种苗种植在自然海床上,既能提高参与者的海洋生态环保意识,又能促进珊瑚的自然修复。



2021.06.04

“南红北移”260棵红树“迁居”南海

6月8日是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四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6月4日上午,在南海新区昌阳河下游,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南红北移”第三季科研实践活动启动。总计260棵红树林成树跨越1500余公里,从福建宁德移种到南海新区“安家落户”,“海岸卫士”屹立于海岸,构筑起沿海绿色长城。



2021.06.05

世界环境日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今年我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该主题旨在广泛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号召社会各界积极自觉行动起来,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的信心和决心,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2021.06.08

今天,世界海洋日

海洋蕴生万物,宽广辽阔;海洋包容沉浮,澎湃深沉。今天(6月8日)是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四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点击视频,让我们一起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2021.06.08
中国首个蓝碳碳汇项目交易协议正式签订

天是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中国首个蓝碳碳汇项目交易协议正式签订暨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倡议发布活动在山东青岛顺利举行。该环节是自然资源部2021年海洋日主场活动的重要内容。

在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副司长杜官印、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孙莉莉、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许方宏的见证下,海洋三所副所长陈彬、SEE基金会秘书长张立、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苇共同签署了该份协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06.08

UNESCO-IOC正式宣布六十余项“海洋十年”行动计划

2021年6月8日,即世界海洋日当天,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UNESCO-IOC)正式宣布“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海洋十年”)期间的60多项获批倡议与计划,作为“海洋十年”的首批正式行动,以助力海洋科学发展。这些“海洋十年”旗舰计划由科学界、政府、公民社会、联合国机构、私营部门、慈善机构和国际组织牵头,体现了广泛的全球参与度。



2021.06.09

“南海珊瑚图鉴”小程序上线

“南海珊瑚图鉴”小程序是自然资源部南海局所属南海环境监测中心两本专著《南沙群岛珊瑚图鉴》,《南沙群岛珊瑚礁鱼类图鉴》的电子化和新媒体化产品。基于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多年珊瑚礁调查工作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开发,带你全方位认识中国南海
170多种造礁石珊瑚,380多种珊瑚礁鱼类,满足你对南海珊瑚世界的好奇、求知和探索。



2021.06.09

《关于加快推进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解读

为规范和加快福建省自然教育事业的若展,省林业局会同省教育厅,联合省多文明办、机关工委、省关心下一代工们委员会、关注森林活动执行委员会、改、财政、住建、农业农村、文旅、洋渔业、工会、团委、妇联等十三家翟直单位共同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自然毣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福建省第一份明确以自然保护地歹载体大力发展自然教育的文件,覆盖程为全国最广,并明确提出了。全民自宾教育。,对于在福建省范围内高质量坩展自然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1.06.12

福建云霄:鹭鸟云集红树林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6491055659034879870&item_id=16491055659034879870&to_audit_timestamp=2021-06-10%2014%3A35%3A39&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type=0&pid=&source=share&share_to=wx_feed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境内,拥有260余公顷天然红树林。近年来,当地持续开展退养还湿和互花米草整治等工作,区内红树林面积不断扩大,由木榄、秋茄、桐花树、白骨壤等组成的红树林族群为鸟类、鱼类等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繁衍场所。



2021.06.18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育人才培训计划第一期招募

2021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中提出,要拓展海洋发展空间、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加快海洋强省建设。在福建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下,各地方政府和科研机构都在各自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海洋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上取得一定成效。随着海洋生态保护行动的开展,如何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行动方案、有效调动公民参与、提高公众生态保育意识,是深入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为此,福建省观鸟协会将联合阿拉善SEE八闽项目中心,在福建各有关部门及科研机构的支持下,将开展ABO(Awareness of Blue Ocean)蓝色守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育人才培训计划,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专业的一线人才,投身于海洋生态保护。



2021.06.18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06.23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项目入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典型十大案例

https://search.weixin.qq.com/k/RlNUW1RNZlpcRFxRS1NabkJYQUdSaUdQUlFlRVVQblZfXlE2VVssKiVvXQ?scene=3

6月23日,自然资源部与IUCN开展合作,结合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与实践,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10个代表性案例,形成了中国实践典型案例。由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参与的“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项目”入选十大案例。



2021.06.26
双碳战略协同创新专家工作站在闽揭牌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8194662525128893610&item_id=18194662525128893610&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碳达峰、碳中和,作为近年来的两个热词,您是否也对它们颇感兴趣?6月19日,2021年全国河口流域生态环境大会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召开。会上,中科院院士陈运泰、戴民汉,厦门大学副校长江云宝、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副院长洪永强共同为“3060”双碳战略协同创新专家工作站揭牌。


2021.06.28

中科院专家首次提出红树林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与适应的生态学模式
https://search.weixin.qq.com/k/RlFTXVhGaFhbS1JURltdbU9ZRk5eakdWVF5tR1dTb1BbVCRHJCckJkRv?scene=3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友绍教授联合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顾继东教授,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与适应的生态学模式。相关成果上在线发表在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国际生物腐蚀与生物降解》杂志。

感谢“后疫情时代援助计划”的支持!

文章内容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