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专门立法保护湿地!| CMCN新闻No.060

时间:2021-01-26 17:12
摘要:回归海上森林 | CMCN新闻No.060: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生物多样性保护 | 揭秘红树林 唤醒湿地保护意识; 海陵岛国家红树林湿地公园冬日观鸟天堂;我国首次专门立法保护湿地!// CMCN红树林新闻周刊,敬上!!
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
不代表CMCN观点

2021.01.06

浙江发布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蜿蜒海岸系上“绿丝带”

6000多公里海岸线,一条系在滩涂上的“绿丝带”正铺展开来。日前,《浙江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5年)》通过专家评审。这也意味着未来5年内,浙江将新建红树林200余公顷。

嗜热畏寒的红树林,每向北挪一步,种植难度就增一分。而浙江是中国红树林分布的最北界,这意味着海上造林难度更大。不仅如此,浙江沿海滩涂养殖密布,新栽红树林还需推进海上“退养还林”工作,牺牲部分经济利益。

为破解这层人与树、树与海的矛盾,浙江经过探索,走出了一条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平衡的“海上造林”之路。


2021.01.08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获评“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生态环境科普的国家版图上,有了深圳元素!日前,生态环境部会同科学技术部公布了第七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名单。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达到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水平,正式进入名录,这是广东省第四个,同时更是深圳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01.08

省自然资源厅 省林业局印发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2020年12月22日,省自然资源厅与省林业局共同编制并印发《福建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我省红树林营造和修复的目标任务。


2021.01.11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又有新“招牌”

近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命名第一批广西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的决定》,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成为第一批“广西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是2016年8月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国家林业局)验收并正式授牌的“国家湿地公园”,是广西首家通过验收正式授牌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01.12

打造中国红树林保护新示范 | 湛江红树林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

1月10日,《湛江红树林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合作协议》在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签订。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许方宏,红树林基金会发起人、终身荣誉理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孙莉莉、红树林基金会“重建海上森林”项目总监徐万苏等人出席签订仪式,共同为接下来的四年合作书写开端。该项目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支持。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01.15

生物多样性保护 | 揭秘红树林 唤醒湿地保护意识——“生态环境宣传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泉州六中

红树林是红色的吗,红树林和人类有什么关系……近日,由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和东南早报联合主办的“生态环境宣传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泉州市第六中学。华侨大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泉州市湿地学会会长李裕红博士为同学们带来了《泉州湾的红树林》环保讲座。

讲座中,李裕红博士从泉州湾红树林的种类和作用出发,带着同学们领略红树林的美景,探秘红树林的生物多样性,了解红树林带给人类的福祉,传递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环保理念。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01.15

海陵岛国家红树林湿地公园冬日观鸟天堂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海陵岛国家红树林湿地公园中候鸟和留鸟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入冬后,海陵岛国家红树林湿地公园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南归的候鸟,成为广大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冬季观鸟的好去处。

海陵岛国家红树林湿地公园位于海陵岛试验区平兰村辖区内,是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是一个以亚热带红树林湿地为风景特征、以生态保护为主、观光休闲和科普教育为辅的多功能生态公园。海陵试验区利用红树林的资源,开发红树林观光、观鸟、水上休闲和科普教育等生态旅游项目,湿地公园生物资源丰富,有红树林面积近1300亩,为候鸟栖息提供一个良好的天然环境。据统计,该公园周边区域共有鸟类17目48科275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8种,属于广东省重点保护的有49种,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有21种,国家三有保护的有168种。在全区的鸟类中,湿地鸟类数量最多的是鹭科鸟类、鸻鹬类、鸥类、雁鸭类,其次为秧鸡科鸟类、翠鸟科种类。其中,鸻鹬类、鸥类、雁鸭类一般在冬季数量最多,它们大多是冬候鸟。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01.15

PI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典型应用之广西红树林监测项目

广西红树林动态监测项目,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与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广西合作的项目。

红树林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生态资源,是保护海岸带的海岸卫士,在上世纪到本世纪初,由于意识的缺失和技术落后,人类无节制的开发和经济活动特别是大规模的围填海,导致我国红树林受到了严重破坏,中国37种红树植物的50%处于不同程度的珍稀濒危状态。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保护红树林的政策和措施支持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工作。2020年9月,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计划到2025年,营造和修复红树林面积18800公顷,其中营造红树林9050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9750公顷。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01.16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 聚焦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项目

广东省深圳湾湿地拥有特大城市腹地的红树林湿地系统,深圳市政府在深圳湾滨海区启动了系列滨海红树林湿地修复行动,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通过红树林湿地保护、可持续管理、重新种植红树林等方法, 保证了红树林总面积不再减少并逐步扩大,扭转了红树林湿地系统生态功能退化趋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01.21

我国首次专门立法保护湿地!

湿地保护法草案20日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立法,拟从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高虎城在会议上作说明时介绍,湿地是全球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固碳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护我国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立法,有利于从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为强化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法治保障。”他表示。


2021.01.21

【湿地新闻】深圳启动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二期项目

广东省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近日发布公示,将启动深圳河入海口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二期项目,面积达8.78公顷。在保证全市红树林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本土红树种群将更新替代外来引种红树,提升湿地生态价值。

据悉,深圳河入海口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位于福田区沙头街道沙尾村,共两期。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针对该项目于2020年10月13日召开专家咨询会,专家组一致同意深圳河入海口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方案,在保证全市红树林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对深圳河口海桑属红树林进行更新改造,提升湿地生态价值。其中,一期4.3公顷,已取得行政许可并完成相关采伐工程,二期8.78公顷。


2021.01.21

华南植物园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发表滨海湿地固碳功能研究的重要进展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小良站副站长王法明研究员,与国内外多个科研单位的科学家合作,利用滨海湿地碳沉积数据和全球滨海湿地分布数据,系统估算了当前全球尺度上的滨海湿地蓝碳固碳能力。该研究利用全球613个样点的数据,首次系统估算了全球滨海湿地的碳埋藏速率、分析了影响固碳速率的因素,并对未来80年中滨海湿地的固碳情况进行了模拟预测。 研究成果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以“Global blue carbon accumulation in tidal wetlands increases with climate change”为题发表。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01.23

南海海洋所成果获2019年海洋工程科技一等奖

近日,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颁发了2019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证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王友绍团队项目“红树林对极端环境响应及其分子生态学适应机”和研究员喻子牛团队项目“南海砗磲规模化人工繁育和中培技术体系构建及其在生态修复中应用”分别荣获2019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类、社会公益类一等奖。

“红树林对极端环境响应及其分子生态学适应机制”项目由南海海洋所、香港大学和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完成。研究团队在过去近20年红树林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因人类活动导致污染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温度异常、海平面上升等问题,阐明了红树林抗污染机理及其分子生态学机制,揭示了红树林对异常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机制,阐明了红树林湿地物质循环过程及其微生物调控机制,建立了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体系。



2021.01.26

【要闻】海洋固碳在行动(美丽中国·降碳减排在行动②)

海洋碳汇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其中,海草床、红树林和盐沼等海岸带生态系统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量的碳并将其永久埋藏在海洋沉积物里。
我国正采取多种修复保护措施,挖掘海洋碳汇潜力。
海草床、红树林和滨海盐沼等海岸生态系统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量碳并将其永久埋藏在海洋沉积物里,因而成为地球上最密集的碳汇之一。这些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如何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