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LP带给我们什么?

摘要:2018年10月21日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同济大学的共同努力下,第十五届亚太地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APLP)于9月17日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IESD)成功开幕。亚太地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旨在提高亚太地区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私营企业、媒体等未来领导人的全面思考决策能力,培养未来领导人基于可持续发展现状的有效执行能力,引导未来领导人在决策中考虑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从而协调人文、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因素来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同时,为亚太地区领导人建立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与网络,共同解决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挑战。


该研修班由美国可持续发展资深培训师领衔,更有联合国环境署专家、以及来自联合国大学、耶鲁大学、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卧龙岗大学、格里菲斯大学、亚洲理工学院、同济大学的专家们一路护航。今年,项目主题紧跟全球环境热点,同时也是环境署的工作重点——资源效率与可持续发展。为期一周的研修班从经济、社会、环境、人文四大维度细化可持续发展子目标并用金字塔可持续发展模型互动诠释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研修班上,红树林保育项目进行了分享,也在此行中收获了新的思考。


Mr. Robert Steele


在第二天的课程上,Mr. Robert Steele(来自泰国咨询机构Systainability Asia)带领大家进行了一场互动游戏——拇指摔跤(Thumb Wrestling),即双方拇指进行搏斗,其中一方压制了另一方的拇指便是一个回合。在此次游戏中,给的规则是最终双方进行了越多回合即为胜利。(这里,大家身边有伴的,可以试看看你们能进行几回合。)十分有趣的是,游戏进行了几分钟后数据统计显示,大部分搭档的回合数不超过5次。如果我们重新回顾游戏的规则设定会发现,游戏设定的目标是尽可能多的回合数,这也就意味着,双方要尽可能地输掉比赛,而在实际游戏中,大部分参与者会潜意识地将此游戏设定为与搭档的比赛,希望能赢对方,从而忘却游戏的初始设置,最终导致完成的回合数极少。这便是思维定式可怕的地方。



在红树林保育乃至其他生态保护项目中,也一直有个难以摆脱的思维定式:生态保护往往与经济发展相悖。在CMCN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不少这样的案例,城市化建设常常扮演着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对立面。道路建设、房地产开发、旅游区设施建设等对红树林造成负面影响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也让利益相关方间在捍卫自身利益时不可避免地忽略他方。然而,不同相关方——尤其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是否真如我们惯有思维中那样的格格不入?其实不然。


连线展示不同利益相关方间的联系


以红树林保护为例,它有着难以估量的生态价值,是许多小动物的家园,3/4的热带鱼类在这里出生,许多底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也生活在这里。此外,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抵挡海啸飓风的能力远胜任何人类工程,是我们人类能够保留栖息地和农田的最轻干预手段。同时,这一系列特性也意味着,红树林是周边居民的重要生计来源(渔业、旅游业等),也是维持周边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综合评估生态影响与经济效益等的前提下,CMCN曾为红树林周边村民们设计了海鸭蛋为代表的替代生计方案。海鸭蛋替代生计方案秉持生态养殖为核心,控制并最小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这受益的不仅仅是生态本身,村民也可以从中受益。因为,只有维持当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才能可持续地产出高品质的海鸭蛋,从而维持村民的经济来源。可喜的是,村民们也渐渐意识到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志愿加入生态种植、日常巡护等工作,守护他们赖以生存的红树林,达到一个良性的闭环关系。


我们发现,当综合地考虑不同事物和不同相关方间的联系,并找出其中的支点和杠杆,提出解决方案,往往可以达到多赢,而不是非黑即白的相互抵触。此次培训班带来的不仅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打破思维壁垒、促进多方交流和理解的桥梁。






致谢


APLP主办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同济大学

推荐和资助方:绿色种子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