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辨识手册
本手册可用于帮助红树林保育一线工作者、活动志愿者、参观体验红树林的游客等群体对于红树林区常见动植物的辨识。
序言
今年7月,自然之友的伙伴送了一本《林间最后的小孩》作为给我即将出生的女儿蛋挞的礼物,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新名词——“自然缺失症”。“自然缺失症”是由诸多因素引起的,包括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缺失、科技的进步、人性的冷漠、激烈的竞争等等。作为人父,我身负重
担,我并不希望我的蛋挞和其他父母的蛋挞们成为“自然缺失症”的一员,而只能通过我们的故事去“认知自然”。
常常有人好奇:为什么我会坚持这么多年的红树林保育和研究工作,答案是:源于自然的心灵环保。在我看来,环境保护最永续的动力来源于自然。我很喜欢“根与芽”的一句名言——“唯有了解我们才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采取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会有希望。”每个人天生都是热爱自然的,或许是花草,或许是虫鸟,也可能是一切美好的事物。然而,当人们不得不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激烈的生存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时,热爱自然的“天性”也在不断被磨灭,隐藏在内心深处。认知自然,可以引导人们找到深埋的“天性”、童年的记忆和“自然”的自我,并且激发永续的动力,自觉加入关注和保护自然的行列。
培植认知和热爱自然的大环境需要几个要素:第一,目标受众;第二,好的自然环境;第三,好的导师、科普书和指导方法。在中国,有热情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自然环境并不乐观,而且更缺少自然教育的科普书籍和教学方法。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过去几年的工作亦围绕这点而开展:发掘更多的目标受众,提高公众的认知和保育意识;坚持不懈地保护和恢复红树林等滨海湿地;培训自然教育志愿者团队,编印科普书籍和乡土教材。
《中国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辨识手册》是一本很重要的科普工具书,可用于红树林可持续发展教育,也可用于红树林生态导览、基础研究和保育等工作。本手册将帮助红树林保育工作者、志愿者、保护区管护人员、公众、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更好地认识红树林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
刘毅
总干事
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
如有需要,请点击我们的淘宝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