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简介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海南省东北部,周边与文昌市的罗豆农场和海口市的三江农场、三江镇、演丰镇交界,是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和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337.6hm2,其中红树林面积1578.2hm2,滩涂面积1759.4hm2主要保护对象有沿海红树林生态系统,以水禽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区内生物多样性。

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中红树林资源最多,树种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批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七个湿地保护区之一。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0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19867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类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示范保护区。

特点:国内第一个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保护区,第一个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红树林湿地。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8大海岸之一。在我国红树林湿地研究与保护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国内红树植物种类最多最齐全的保护区,除红树植物瓶花木、半红树植物水芫花与海滨猫尾木外,我国所有红树植物种类都有(部分种类从外地引种),且建立了引种园,从国外成功引种红树植物10多种。


保护区物种资源

主要群落类型:白骨壤+桐花树群落、桐花树群落、木榄群落、白骨壤群落、海莲群落、角果木群落、红海榄群落、海漆群落,此外还有小面积的海桑群落和榄李群落。

植物种类:红海榄、角果木、秋茄、木榄、海莲、尖瓣海莲、榄李、桐花树、白骨壤、海漆、水椰、卤蕨、老鼠簕、小花老鼠簕、杨叶肖槿黄槿、银叶树、玉蕊、苦郎树、阔苞菊、钝叶臭黄荆、水黄皮。从海南其它地方引种的种类有:木果楝、红榄李、海南海桑、杯萼海桑、拟海桑、卵叶海桑、海桑

      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统计有鸟类185种,其中珍稀濒危、属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褐翅鸦鹃、小鸦鹃、黄嘴白鹭、黑脸琵鹭、白琵鹭、黑嘴鸥等13种。现记录有海南巨松鼠、海南水獭、犬蝠等兽类动物8种,其中海南水獭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栖动物主要有斑腿树蛙、变色树蜥和泽蛙等;爬行动物以蛇类为主,主要有金环蛇、眼镜蛇、蟒等。区内的昆虫以蝶类较具特色,有627种。另有鱼类记录103种,其中大多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如鳗鲡、石斑鱼、鲈鲷鱼等。还有大型底栖动物92种,主要有沙蚕、泥蚶、牡蛎、蛤、螺、对虾、螃蟹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红树林资源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特殊的森林植物群落,我国仅在南方少数省区的沿海有所分布。东寨港及其附近的海滩上尚保存有面积较大、生长良好的红树林,且红树林树种之多,为全国之最,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我国分布有24种,而东寨 港就有19种。该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湾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共有红树植物1632种,其中水椰、红榄李、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木果楝、正红树、尖叶卤蕨为珍贵树种。海南海桑和尖叶卤蕨为海南特有。本区主要红树林群落有(1)木榄群落,(2)海莲群落,(3)角果木群落,(4)白骨壤群落,(5)秋茄群落,(6)红海榄群落,(7)水椰群落,(8)卤蕨群落,(9)桐花树群落,(10)榄李群落,(11)红海榄+角果木群落,(12)角果木+桐花群落,(13)海桑+秋茄群落。

天然植被主要为红树林,属于东方群系。红树林面积1578.2公顷,有红树植物1733种,其中真红树植物922种,半红树植物811种,占中国红树林植物种类的90%;  东寨港红树品种主要有红海榄、木榄、尖瓣海莲、角果木、秋茄、白榄、海骨根、海漆、桐花树、老鼠勒、水柳、王蕊、海芒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