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简介

保护区位于福建省龙海市九龙江入海口,涉及紫泥、海澄、浮宫和角美4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4′11″117°56′02″,北纬24°23′33″24°27′38″之间。保护区总面积为420.2hm2,其中核心区面积237.9hm2,包括甘文片、大涂洲片和浮宫片三块。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和湿地鸟类等,属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类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以潮间带滩涂为主,是九龙江河流自上游泥沙冲积在水道中淤积而形成的潮间滩涂。

1988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了龙海县红树林保护区,保护区范围包括龙海县浮宫、紫泥、角尾三个乡镇及港尾乡的部分滩涂,总面积3000亩,同时经龙海县编委批准成立龙海县红树林保护区工作站,隶属县林业局领导的事业股级单位,人员编制6人。2001年经龙海市编办批准,保护区名称变更为龙海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200612月综合考虑红树林资源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经省政府批准,保护区进行了范围调整,并重新确定界限和功能区划分,保护区面积扩大到420.2公顷,由甘文片、大涂洲片和浮宫片三个部分组成。

特点:世界秋茄分布中心,是秋茄生长最繁茂的地区之一,曾经记录到高度达10m的秋茄个体;老鼠簕天然分布的北界;国内最早开展红树植物引种的地区,早在1882年就有华侨从南洋引种红树林。上世纪80年代从海南东寨港引种的木榄、红海榄、海莲等种类目前生长良好,能够正常开花结果。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引种的无瓣海桑分布最北的地区。

保护区物种资源

植物种类:秋茄、白骨壤、桐花树、老鼠簕、黄槿、苦郎树、阔苞菊。以秋茄占绝对优势。

保护区内湿地资源丰富,有红树林沼泽288.0hm2,潮间淤泥滩涂90.9hm2,潮间盐水沼泽15.4hm2,河口水域25.9hm2
     保护区植被类型主要有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滨海沙生植被3个植被型,有秋茄林、秋茄+桐花树林、芦苇盐沼、短叶茳芏盐沼、互花米草盐沼、苦郎树群落、鸡矢藤群落等7个群系。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已查明维管束植物54107134种,其中红树植物5710种,分布面积广大的红树植物是主要植物资源。
      保护区动物区系属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已查明野生脊椎动物有2154212种,其中兽类336种、鸟类1640181种、爬行类1617种、两栖类15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卷羽鹈鹕、褐鲣鸟、海鸬鹚、黄嘴白鹭、黑脸琵鹭、黑翅鸢、普通鵟、鹗、小杓鹬、小青脚鹬、褐翅鸦鹃、草鸮等29种。其中属中日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有96种,中澳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有52种。此外,保护区还有众多的水生生物资源,包括潮间带生物231种、浮游植物93种、浮游动物60种、鱼类129种、甲壳类36种。

保护区相关保育活动

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长期以来受到了厦门大学、国家海洋三所等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开展了多方面的科学考察与交流活动,取得许多研究成果。建区以来,共接待前来考察、研究、教学实习的专家、学者、大中专学生及青少年夏令营近5000人次,并成为厦门大学重要的教学基地,较好地发挥了自然保护区作为科研、科教培训和科普基地的功能和作用。


其他资源: